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雙身


這篇小說在來回香港的班機上大致讀畢。方才又看了一下開頭自序,翻了一會標題和內容,覺得再次重讀一遍可以更能抓到其中架構。猜他原先是用順敘法,後來因為投稿失利才化為穿插過去和未來回憶的手法吧。每一章節標題相當有趣。「如果」云云便是訴說在日本成為的雙身,「我會」云云是回到香港之後的雙身,若還有「而且」是以妹妹女身的角度來訴說情節,剩下短的標題則是訴說關於自己「童身」的回憶。

董啟章一向擅長女性角色的書寫,看他用文字把抽象複雜難以捉模的女性意識及情慾摹寫下來,著實令人很難不印象深刻。

妳曾經和人魚交換過下體嗎?


於是我和她交換下半身,把衣服給她穿了,自己裸著身子浸泡在海浪的白色泡沫中。也許是變了人魚的緣故,竟然不再覺得冷,對於濕潤也沒有反感。在她上岸之前,我問她為什麼人魚總是女的,她說這是因為男人老是希望女人是人魚。我問她女人也成了人魚有什麼好處?她說這樣她們變產生永遠不能滿足的欲求,使她們更強烈地渴望向男人奉獻自己的身體。像妳現在一樣?我問。對!像我現在一樣,向別人討得女人的下體,以便和男人交合。我驚醒過來。原來這就是妳的用意!妳總不能借了我的下體去幹那回事吧!


女人沒有回答我,趕忙上岸去了。也許是不太習慣使用雙腿,走起路來好像有點蹣跚。我想追上去,但到了淺水的地方,我只能夠像蛇一樣的爬行。原先和我一起的那人已經不知所終,岸上除了影影綽綽的樹木之外,什麼也沒有。趴在濕冷沙上,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孤獨就像一條揮不去的尾巴,你越使勁甩掉它,它便越是緊跟著你,把你推到更可憐的境地。(頁102 - 103)




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My Left Foot, 1989



〈我的左腳〉影片是以回溯的手法呈現出已經寫好的自傳,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絕對是Daniel Day-Lewis以無肉體損傷之身,逼真地揣摩腦性麻痺患者的樣貌、行為,更進一步表現出主角身殘卻又傲氣自信,相信自己能活出和一般人無異,甚至更加光芒萬丈的傳奇人生。

飾演主角母親的Brenda Fricker則以另一種內斂的演技擅場。她在劇中並沒有任何誇張的情緒,卻處處能深切地使觀者感受到她那份對孩子的關愛,相較於暴躁父親的存在,有了一個能夠充分了解他、支持他並給予鼓勵的母親,確實是主角能在不斷的受挫下在度拾起自己志業的原因。

通常在看完這類的勵志影片後,最常看到的觀影心得常是:「連」一個腦性麻痺者「都」能夠活出自己,那「毫無殘缺」的我們怎麼能夠「不努力向上」呢?但轉個念一想,我們這些看似沒有什麼重大傷殘的人,又果真有像主角一樣,對於藝術有著過人的天賦嗎?我們又何必先入為主地認為他們或許作不到某些事呢?

人皆生而平等。或許每個人都只是平等地被安置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需欽羨那些我們所沒有的,更不用自負於那些我們所擁有的。

看完電影後,也想跳脫演員們精湛的演技,想看看主人翁單純以文字表達他的人生經歷、飲盡冷暖的心路。想必會是另一番全然不同的滋味。

喔是了,導演是個喜愛舒伯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