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隕落

    
    我總站在地平線上眺望
    眺望那天空的藍和
    雲朵的白
    那其上是否有未可知的紫色皺摺?

    一抹黑影正由上而下
    劃破視野中心
    墜落
    是巨大的隕石吧

    我仍要張開雙臂對上
    將碾碎這片荒漠的你
    請讓我迎接你的到來。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告白》──爆炸性的復仇行動

從頭到尾這部片都是採用冷而灰暗的色調,讓少數殘餘的熱情也在畫面中顯格外膚淺且諷刺。這部片大致的行進是採順敘法,而在其中穿插了回顧的,以及用另一個人的角度來看同一事件發生的片段,把整個劇情的來龍去脈、已及不同角色在事發之時當下的想法都交代得很清楚,我想一部好的敘事作品必須要是這樣的,導演在此展現了對原著的良好詮釋。

松隆子的表現是相當亮眼的,從頭到尾讓觀眾能確實進入她在失去所有之後的那種絕望、冷漠和無情。她只是想純粹的復仇?或是還想要對那兩個犯了錯的孩子一個震撼教育,讓他們真切體會到生命的價值?可能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但我的感覺是屬於前者的。我對她印象深刻的片段是在於當她快步走出餐廳後望著方才自鄰桌男孩得到的一顆糖果,終於又脫下了冷酷的外殼而崩潰跪坐在地。那時的她已經確實知道要如何對學生展開徹底的報復,但那又怎樣呢?她摯愛的女兒已經永遠離開她的身邊,她是再也無法見到她活生生的模樣了。

這是一部由數個愛所構築出的劇情。一個單向的愛情可以引爆出多麼恐怖的想法?人的欲望可以建築在多少具無謂的屍體之下,卻終究無法滿足?或許我們也應該要好好冷靜的思考,那些令人喜愛的泡沫在破掉的瞬間啪擦了一聲,確實是令人無法立刻接受,但你又何必讓那聲啪擦無節制地放大,終而成為一聲駭人的「咚鏘」?


最後是自己想要提及的部分:我能夠深刻體會少女的愛情,她是愛上了一個她所認為與她自己有類似遭遇和心理的人,她也為那人付出了真心。當少女向老師訴說那人內心深層的想望時,她是懷抱著一顆想要幫助所愛的真心,無奈的是她誤判了老師是真心想要復仇,更無奈的是她到頭來也只是淪為排遣寂寞的玩物,而在最後為所愛所殺。是否愛一個人必須要真正的了解他?而在試圖了解他的同時會不會產生感情生變的風險?這點是我仍在思索的。


  

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喘息的空間

(以下內容含有大量色慾情節,不喜者及未滿十八歲者請跳過。)




關上樓下的鐵門之後少年發現世界彷彿被這道門區隔成截然不同的兩塊。那隻手冷不防地襲上少年的胸在鐵門發出巨響的剎那,隨後原先牽著的手也搶上前來,少年被雙手緊緊環繞,頸後早已被吻的濕熱、並發燙,直到耳根、到額頂。兩人用這種極不順暢的方式,跌跌撞撞卻又想以最快的速度爬上這棟中古公寓的四樓,途中還得不時停下來讓彼此灼熱的嘴唇相濡以沫,以免燒得過火了。

還未躺下兩人便已除盡全身所有衣物已經顧不得究竟哪件是自己脫的,還是被對方硬生生剝下的。那人用微弱但極為酥麻的聲音對少年說:快點,進來!但少年還是想先吻遍那人的一絲一毫,探索那人最為敏感的區塊,並令他把自己抱得更緊,顫抖得更劇烈,更想要少年,進來。少年進入了,慢慢地、輕輕地。少年喜歡在進入時看著那人,看著深愛的那張臉龐泛紅、濕潤,就和那裡一樣濕潤。會痛嗎?少年柔聲的問,那人猛搖頭,並用眼神暗示少年最好盡速全部進入,然後瘋狂地,像施工時用的電鑽,快速地在他體內深入、震動。於是少年便野了起來,不顧一切地、失控地彷彿穿透了那人,那人隨即顯露因痛楚而糾結的面容,少年便又稍稍自混亂攪動的混沌中回神,並用空著的雙手捧著那早已濕透的背,手指輕撫著肌理及骨脊試圖稍稍緩解那人來自尾椎之下的痛楚,並且讓自己更接近那人的身子一些,在他耳旁柔聲說:好愛你喔!旋即又低下頭來舔舐著那早以親吻無數次的脖頸和肩,並貪婪地吸著那人自肌膚透出的費洛蒙,但忍不住吸得太多了。少年又再度失去了意識和理智,開始啃蝕著那人的身體、在他的背後留下數道紅色的抓痕並且,狂亂而毫無固定節律地擺動、抽送,少年知道這樣可以讓他愛的那人,得到快樂,他看著他閉上眼睛、兩唇分離而喘息著,享受著這一切。

是誰讓這一切結束已不重要,總之是結束了,剩下的只有散亂的被子、揉成一團而黏稠的衛生紙和疲憊的兩人,或許他們還擁抱著彼此,畢竟兩人的身體都已不再溫熱,只能依靠彼此的餘溫。過了一陣子,那人離身前去浴室沖洗自己,少年並沒有跟著前去,他只想先繼續躺著,隨意拉了身旁的被子便想就這樣睡去。少年完全沒有想到暫時離去的那人會有回不來的一天,他以為過了三五分鐘後,那人便會如往常一般披著浴巾,回到這個他們方才彼此同步,或交錯著喘息的空間,幫少年把被子蓋好,或一頭鑽進被窩從後面環抱著他直到天明。少年以為只要這樣子日復一日,便能讓彼此都很快樂,很幸福。

少年完全沒有想到除了樓下的鐵門還有另一道門也能夠把這個小小世界再度分隔,他不知道在門外所深愛的那人在關上門的瞬間著實感受了獨處的灰暗與難受。他其實並不快樂。

但少年該怎麼辦?

 

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學會適應歪斜

週末無意拾起了《挪威的森林》,這本書我曾在年初時看了部分,但還沒看完就把書還給原先的主人了。

當我繼續看下去時,我才稍微發現這部作品吸引我的地方──主角進入了他所喜愛著的女孩所居住的療養院的一段。

人究竟是如何開始歪斜扭曲?又要如何發現自己的歪斜?在發現自己的歪斜之後,又開如何面對,接著適應然後,與之共存?至死方休嗎?

或者沒有人是不歪斜的。但眾人還是繼續的生活著,高興也好,痛苦也罷,人的一生畢竟要被這些起伏的情緒所堆疊。有多少人能夠超脫情志呢?

C'est la vie.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124-125頁:




    我在打網球和籃球。籃球隊員是由患者(雖然這是個討厭的字眼但也沒有辦法)和工作人員混合組成的。但在專心比賽時,我逐漸搞不清楚誰是患者誰是工作人員了。這有點奇怪。雖然有點奇怪,但一面比賽一面看著周圍時,每個人看來似乎都一樣歪斜,不正常。


    有一天我對主治醫師提起這件事,他說我的感覺在某種意義上是正確的。他說我們在這裡不是為了矯正這歪斜,而是為了適應那歪斜。還說,我們的問題之一是無法承認和接受那歪斜。就像每個人走路方式都有一點癖性一樣,感覺方式和思考方式或對事情的看法也都各有癖性,就算想要改正也無法立即改正,如果勉強要改正的話,其他地方就會變得不對勁。當然這只是極單純化的說明,而且那只不過是我們所擁有問題的一部分而已,不過我大概還是可以明白他的意思。也許我們確實沒有能夠完全適應自己的歪斜。所以無法把那種歪斜所引起的現實性痛和苦適當地安置在自己心中,而且為了遠離那樣的東西而住進這裡來。只要人住在這裡,我們就不會讓別人痛苦,也不會因別人而受苦。因為我們都知道自己是「歪斜」的。這是和外部世界完全不同的地方。在外面的世界裡許多人是並未意識到自己的歪斜而過著日子的。但在我們這小小的世界裏,歪斜正是前提條件。我們就像印第安人頭上插著代表自己部族的羽毛一樣,身上穿著歪斜。而且為了避免彼此互相傷害而過著平靜的日子。


  

TW pride

自己參與今年同志大遊行的過程曲折離奇,原先說好要當義工,卻因為媽媽的不放心硬要跟隨而作罷。事後想想,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和我一樣從未遊行便跑去報名義工?看了現場之後才知道,原來這場遊行的進行模式與我想像的還是有蠻大的差距,並不是我在電視新聞上,或是在網路相簿上所看到的那樣子。這一次真正地在旁邊看了,以後還有很多可以做義工的機會。雖然結束之後想的是:明年也要繼續以相同的方式來參與這場遊行。

當天的雨是間歇的,媽媽擔心我沒有帶傘出門,而帶了兩把大傘。而我卻也帶了一支折疊傘。我不願再為了這種小事和她抱怨爭執,也不想猜測為什麼明明只要共撐一把傘即可,卻是帶了兩把傘背後可能有什麼其他基於「安全」上的考量。

第一次參加遊行的我們一直在凱道隊伍聚集處觀望,直到後來隊伍走得差不多了,我們才跟著一起走,當然也就沒有看到忠孝西路上「投同志政策一票」這幾個大字被高舉起。我一度堅持要和遊行的隊伍一起前進,但媽媽不肯──她的理由是遊行的隊伍太靠近車道,可能會不小心給車子撞了。我也只好聽她的話,不過也因為不跟著隊伍走,也讓我可以好好觀察每支不同顏色的隊伍。紫色是藝術、藍色是自然、綠色是自由,黃色希望是學生隊伍,我有在神農坡上看到同志遊行的網宣,但人數應該沒有多到稱為隊伍中的一列吧,不過我們學校畢竟人原本就不多就是了。

走到襄陽路和重慶南路的交叉口後,店家變多了,到了比較熱鬧的地區。我看到很多人都站在店門口觀望著,甚至有冷飲店的老闆拿著相機拍攝這整個過程,當然,我也聽到了路旁的青少年和朋友說,我最討厭同性戀和娘泡這種話,看來這場遊行還必須繼續下去。媽媽和我進入一家便利商店買了兩瓶冷飲,許多參加遊行的人們也都在便利商店裡暫且歇息,媽媽開玩笑的說,如果天天都有遊行的話這些便利商店一定樂不可支。

走到西門町後人又更多了,這時遊行的隊伍在西門站六號出口附近似乎有些窒礙難行,隊伍寬度僅能容下三五人通行,學過一點物理可以知道流速和管徑的四次方成反比,可見這能讓遊行的時間控管造成很大的影響。這讓我想到了遊行聯盟一直發出交通組義工不足的訊息。倘若能有更多的交通組義工來幫忙,或許能夠好些吧?

我和媽媽在忠孝西路轉向公園路的路口與隊伍分道揚鑣。因為我執意不停下來歇息,讓媽媽走得有些累了,我真是個不體貼的孩子呢。

結束了這場遊行,我回頭想著當初「投同志政策一票」這個主題和這次遊行的關聯性。這場遊行因為有了這個主題,不免讓他人有了更多同志運動似乎要往政治力量靠攏的聯想,但其實不是的。這次的遊行只是為了要讓這個社會能夠繼續看見同志族群的存在,能夠尊重,甚至重視同志的權益。

媽媽曾經和我討論了許多關於這次訴求議題的合理性,像是同志婚姻合法、領養子女、老年同志的定義云云,她不是很能同意這些事情是要被攤開來爭取的,然而,就拿同志婚姻合法這項訴求來說吧,現在我們存在的這個環境,是真得不允許同性的婚姻的阿!即便感情的事情不需與外人道矣,或許只要能夠相愛,婚姻只是形式,但為什麼不行?為什麼連給予這種形式上的「禮物」的權利也要被限制呢?

正因為這個族群還被冠上太多無形的枷鎖,大家才需要走出來。即便他看起來像是一場嘉年華會,或是好姐妹們的大型聚會,但大家勇敢的走出來了,心中都只是希望有一天,自己的選擇能夠很自然而然,沒有有形或無形的壓力讓我們無法喘息。相愛的人可以毫不在乎地手牽著手走在街上,安心的陪伴著、照料著彼此。


祝大家平安健康。


http://www.flickr.com/photos/hitdre/sets/72157625277648534/